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“对不起,我有一个愚蠢的问题。请问如何知道这些课都在哪里上?我没有找到教室的信息。”

首先要道个歉,在上两篇中将哈佛法学院鼎鼎有名的劳伦斯·揣伯(Laurence Tribe)教授的名字写倒了个,真是令人汗颜。多谢读者指正!

上篇讲到我和哈佛法学院擦肩而过,确切地说,是我在第一学期还没有做好上法学院课的心理准备。加之法学院开课早,连试听的机会都没赶上,便放弃了。

不过,值得庆幸的是,我在寒假补上了这个缺憾,上了一门关于美国宪法起源的冬季课程(winter course)。虽然那个教授是来自尤他州立大学的一名客座教授,但也总算是有了一次真正的法学院体验,而且收获颇大。这是后话了,这里暂且不表,日后当会再叙。

就说我们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很知道怎么冲锋陷阵的记者们,回到象牙塔里还真有些不知所措呢。记得学前培训期间,有四名前尼曼学员(其中两名是上一年的美国学员,其中一人留在了尼曼基金会工作,另外一人则在波士顿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而留下;另有一名上上年的芬兰记者在回国后很是怀念在哈佛的日子,遂痛下决心,卖了房子,辞了职,申请上哈佛肯尼迪学院一年的梅森职业中期自费项目)到李普曼房子来向我们“面授机宜”他们是如何选课,都选了些什么课。他们个人的情况很不同,选课的标准自然也不同。但令我爆笑的是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盖提的一个问题。

“对不起,我有一个愚蠢的问题,”他说,“请问如何知道这些课都在哪里上?我没有找到教室的信息。”

我们所有的人都大笑起来。盖转过来头无辜地问我们:“你们没有同样的问题吗?你们都知道在哪上课吗?”

我虽然被逗得乐不可支,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,因为说实在的,我就有同样的困惑。那会且不说具体到哪间教室,就是那些教学楼哪个是哪个,在什么位置,我都还没搞清楚。

学前培训期间基金会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本2008-2009学年文理学院(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)的所有课目目录,厚厚的一大本,有数百页。每门课都列出授课老师的名字、是秋季课还是春季课,具体的上课时间,简要的介绍。但确实没有教室的信息。

我们那会就捧着这本人文学院的大厚书当红宝书一样天天翻阅。殊不知教室的信息得到网上去找。课程的具体信息,包括在哪上课,教学大纲,阅读材料等等,并不对大众公开,必须用学生证号码和密码登陆方可看到。

教室的问题被证明绝不是一个小问题。即使是到了第二学期,我还得拿着哈佛大学的地图按图索骥。因为我们并不是只在一个院系上课,而是满校园地跑。那张地图最终被我“蹂躏”得快要分崩离析。(待续)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曹海丽

曹海丽

30篇文章 12年前更新

《新世纪》周刊首席记者

文章